威尼斯wns·8885556(中国)官方VIP网站-Green NO.1

新格局: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三地会展业协同发展

2014年2月26日,北京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,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,中国发展大棋局,再落关键一子——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,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,要坚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、扎实推进,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。四年来,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,奋力开拓。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,正迸发出蓬勃活力。


协同发展大格局基本形成

2018年2月22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,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。“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、国家大事,要保持历史耐心,稳扎稳打,一茬接着一茬干,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。”会议指出。

时间回到2017年4月1日。“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”的消息一经落地,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。一子落,全局活。落子雄安背后,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构想,更是区域视角下的中国发展大棋局。
 

问题导向,战略指引

人口增长过快、交通拥堵、房价高涨,作为大国之都,北京的“大城市病”怎么治?京津冀三地差距过大、发展不协调的难题如何破?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?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如何打造?

“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,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,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,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形成新增长极。”2015年2月10日,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。

大规划、大布局。四年来,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加强顶层设计,规划体系“四梁八柱”基本形成——2015年6月,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》印发,一幅宏大蓝图徐徐展开。

随后,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京津冀“十三五”规划印发实施,京津冀土地、城乡、水利、卫生等12个专项规划全部印发,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、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、张承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指导意见等相继出台……“目标一致、层次明确、互相衔接的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。大调整、大提升。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部署,北京“一体两翼”发展格局基本确立——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,以北京“两翼”之势,为区域发展开拓新空间。

截至目前,备受瞩目的雄安新区规划框架已基本成熟,同步开展交通、能源、产业、文物等20多个专项规划编制和30多个专题研究;政策框架制定同步开展,选取财税、金融、科技、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研究;具有鲜明“大部制”特点的新区管理机构高效运转;新区经北京新机场至北京城区的城际铁路、白洋淀治理和重点地块植树造林等一批重大项目先行启动……

大协同、大发展。京津冀“一亩三分地”的思维模式逐步打破,目标同向、措施一体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新格局逐步显现——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,北京市“瘦身提质”,“高精尖”经济结构逐步构建,天津市“强身聚核”,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,河北省“健身增效”,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;

生态环境保持向好态势,2017年京津冀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近10%;资源要素配置范围扩大,2014年至2017年,三省市互派400多名干部挂职工作,河北省引进京津资金约1.4万亿元,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6100家;人口规模调控初见成效,2014年起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保持增量、增速“双下降”,2017年末,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.7万人,是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。
 

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百姓享有更多获得感

北京一路向北200多公里,河北承德滦河水畔,一个绿色大数据小镇正在崛起。“首批1716个机柜已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,最终将建成拥有3万个机柜的大数据中心。”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井学豹告诉记者。

北京城六区禁止新建和扩建数据中心,而河北承德、张家口地区具有土地成本低、能源供应良好、温度适宜等诸多优势,迎来难得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。目前,承德已与京津沪等地30余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大数据战略合作,项目总投资约685亿元。

承德的变化,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四年来,三地理顺产业发展链条,推动建立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联动机制,实现“1+1+1>3”的效果——北京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、首钢京唐公司二期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;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、石家庄(正定)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产业合作平台加快建设;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出台实施。
 

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

三地时空距离大大缩短

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正在形成;800多公里“断头路” “瓶颈路”打通扩容;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封顶,实现京津冀主要机场一体化运营管理。

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,三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,不断建立完善生态管治制度——京津冀“2+26”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;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实施;京津风沙源治理、太行山绿化、“三北”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。

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,三地百姓更多享受协同发展的实惠——由于实现异地就医直接持卡结算,“跨省异地养老”的北京老人在河北燕达医院看病省去了两地奔波、繁琐报销之苦。

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。四年来,三地教育合作不断加深,医疗卫生紧密协作,京津两市助力河北张承保地区脱贫攻坚扎实推进……区域协同发展中富含的人本理念,让百姓更有获得感。
 

推进京津冀会展业协同发展

京津冀协同发展,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,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,会展业作为一头连着供给,一头连着需求的重要服务业,将有力的推进各类创新要素,生产要素、资本要素在京津冀城市群间有序流动,扩大区域间开放交流,服务京津冀功能定位的实现,也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创新发展。

十二五期间,中国会展业经历了快速增长,展览数量增长27%,面积增长31%。十三五时期,随着中国经济进入“双中高”新常态,中国会展业也在进入转型发展的新一轮竞争,呈现出一些新特点,比如,在发展速度上,出现“总量角项、丧事降低”的情况,增速发生调整,会展业以数量、规模为主的粗放发展阶段基本结束。在发动动力上,会展业资本化时代到来,互联网技术与会展深度融合,“互联网+”将成为展览业的创新驱动力。在展览形态上,“展览会+”引领会展新业态,会展业的信息发布、沟通交流、市场研判等“软功能”更加重要,由单纯的商业化行为,向人文、科技化行为演进;由卖场向秀场过渡。在管理方式上,政府对会展业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,由行政审批逐步取消,向行业立法、环境优化、平台搭建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转变,会展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为宽松。在市场份额上,国际商展巨头加速开拓中国市场,会展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,市场题材更加细分,以展览并购、品牌合作等为主要形式的产业上下游加速整合,展览正在向大型化、大城市、大展馆集中,有限的市场份额被加快分割。

京津冀地区一直是中国传统的会展经济圈之一,北京会展业总部经济、产业基础、资本市场、服务环境优势明显,各类国际会议、活动多,影响力大;天津制造业基础好、港口条件得天独厚,会展业发展较快;河北省土地、物流、劳动力资源好,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。2015年,京津冀地区展会数量点全国17%(广东13%,上海115%)展会规模占全国15%(广东20%,上海18%),展览馆面积占全国8%(广东16%,上海13%)。

但近年来,在新一轮会展业竞争中,京津冀会展业由于城市功能、产业定位等方面的原因,显得有些低迷,发展不均衡。如2015年,天津(211万平米)、河北(115万平米)两地展览规模总和还不及北京(753万平米)的一半。目前,整个京津冀地区会展场馆数量占全国11%,但小而散,没有一个能够满足20万以上大型展会的场馆。未来,受北京非首都功疏解以及展馆约束,大型展会向沪、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加快,会展业转移带来的贸易功能的弱化,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

实现京津冀会展业发展,必须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去谋划和布局,树立协同发展理念,消除市场壁垒,规范市场秩序,加快大型场馆建设,促进会展领域要素自由流通,在新一轮会展竞争中取得新突破。

统一规划是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,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,加快编制京津冀会展业协同发展的规划,在会展业布局、形势分析、发展目标、保障措施等方面,实现统一规划,形成功能互补、抱团发展新局面。二是加强产业协同,实现京津冀会展业一体化发展。

会展产业是一个包括展会、展商、场馆、以及物流、广告、搭建、仓储等展览服务在内的庞大产业链条,京津冀会展业可以依托各自优势,既要实现重点题材各有特色,也要形成产业链分工合作,推动会展项目、参展企业、会展服务、人才、资本等要素在城市群间有序、多向的流动,服务各自功能定位的实现。三是加快展馆建设,尽快研究重启天津国家会展中心。

刚过去的2017年,是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》规定的近期目标收官之年。随着中期目标的展开,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“快车道”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“牛鼻子”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,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—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党的十九大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吹响新的动员令。

瞩目未来,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、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、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、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将呈现在人们面前,京津冀将更具生机和活力。


XML 地图